茂名两大农业典型镇如何更“出圈”聚人气?曹江钱排积极探索“农文旅商”融合发展
茂名,出圈一座背山靠海的茂名粤西名城,是两大旅商j9全省率先实现农业总产值超千亿元的地级市。但农业发展大而不强、农业农文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典型茂名当前高质量发展的困扰。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镇何茂名突出镇域联城带村功能,更聚在做强支撑、人气融合协调发展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曹江去年,钱排茂名共有7个镇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名单。积极其中,探索高州市曹江镇、发展信宜市钱排镇作为两座农业大镇入选。出圈
背靠优越的茂名农业产业资源,传统农业大镇如何延长“农文旅商”产业链、在高质量发展中“出圈”聚人气?日前,南方日报记者专访了信宜市副市长、钱排镇党委书记俞淮竞、高州市曹江镇党委书记古斌。
曹江镇盘活旧粮仓打造高凉菜博览馆。j9曹江镇供图
撬动农业特色产业资源 推动“农文旅商”融合发展
南方日报:2024年全省“百千万工程”推进会召开,收看收听会议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接下来如何加力提速?
俞淮竞:把握时势,发挥优势,统筹推进,接续发力,是我们最大的感受和整体的工作思路。在去年成为全省“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的基础上,今年起全镇15个行政村将分批打造“典型村”,以城镇样板为激发力,以点带面,分批推进,实现全面开花,城乡共荣,强镇兴村。
古斌:最大的感受就是信心倍增、动力倍增、决心倍增。曹江镇作为农业大镇和首批典型镇,我们更要跳起“摸高”,自我加压,做得更好。接下来,我们将以“鉴江印象”东线和万亩淮山薯乡村振兴示范带为纽带,以“高凉墟”为核心,辐射串联周边的人文景点和特色产业,打造“两带一核一圈层”的“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格局。
南方日报:两个镇都入选了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如何理解“典型”的含义?
俞淮竞:“典型”应该具有标杆、示范、引领的意思,我们镇有幸成为首批典型镇,是动力也是压力,广大干部群众颇受鼓舞。接下来,钱排镇将以三华李产业为发展核心,延伸三华李产业链,聚焦人居环境整治、风貌提升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关键领域,推动城、镇、景、村、产融合发展,努力打造带动信宜东部山区发展、吸引大湾区游客西进的“精美小城”和“信宜门户”。
古斌:“典型”二字让我们觉得前所未有的重任在肩。这是对我们的一种肯定、信任,更是对我们的激励和重托。经过上一轮的努力,曹江镇“硬装”已经基本完成,颜值、风貌等整体跃升。但“软装”部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接下来我们将走好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建好农业大镇、工业强镇、旅游旺镇。
挖掘打造地方特色品牌 让产业有“广度”更有“深度”
南方日报:说起产业,钱排镇的信宜“银妃”李可以说享誉全国。钱排如何打造特色地方品牌、做大产业规模?
俞淮竞:产业强、农民富,是我们发展最大的底气。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县域副中心的地理优势和三华李产区优势,全力打造“中国李乡·山水双合”乡村振兴示范带,推动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村电商、文化创意等新业态融合成长,推动文旅产业链式开发,实现农业产业往广度深度拓展。
这两年,我们又大力推行“信字号”品控溯源销售机制和果树“定制”产销模式。同时,推动钱排三华李特色产业做强做大,我们紧抓农技培训普及、产品品质,产品营销、发展电商、改善物流、兴旺文旅。
南方日报:曹江镇有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7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66个,其中还有省级示范点。如何培育如此聚集的农业发展格局?
古斌:曹江坊间传颂一首民谣,“曲径通幽香蕉路,黄皮龙眼碰人头。淮山冬瓜满眼绿,星罗棋布荔枝楼”,这正是曹江物产丰富的真实写照。
我们围绕曹江镇8万多亩荔枝产业资源,制定三年行动计划,打造广东省荔枝产业创新专业镇,用荔枝产业做示范;支持收购型企业开发大头菜、芋苗、萝卜干、辣椒、黑榄角等多个绿色食品标准化加工项目,辐射带动周边镇村6000多户农户年均增收9000多元,以“一碟小菜繁荣一方经济”;加大对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技术、资金支持力度,全镇23个行政村开设电商“一村一网店”平台。
创新打造联城带村新平台 建设美丽圩镇要“面子”更要“里子”
“中国李乡”钱排镇,清澈的河流倒映着两岸精致的农房。高超华 摄
南方日报:乡镇是实施“百千万工程”的重要阵地。作为两座农业大镇,在发挥联城带村作用方面有哪些探索?
俞淮竞:我们的主要做法是打造三华李产业“银妃”公共品牌,以集约化、专业化、高效化生产,形成“户户专业种李、家家生产增收”的农村经济格局;在城镇建设扩容提质方面,钱排城镇面积由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展至6平方公里,升级改造了多条主要干道等,同时城区实施了整体风貌品质提升工程,通过串联新老城区,提升城区的活力和能级,带动周边村居发展。
古斌:以我们打造“高凉墟”为例,这里不仅有人流,也有商流。我们盘活多间闲置店铺,打造乡村振兴特色农产品消费帮扶馆等多个农产品展销“窗口”,把曹江特产“装”进“面袋子”“酱瓶子”“果罐子”,让更多的优质农产品走出茂名。当前,“高凉墟”已成为促进商贸流通、联动县镇村的新平台,带动沿线23条行政村发展特色产业、7万多农户增收,同时辐射范围覆盖库区7镇及周边等15个镇街,有效实现“打造一条墟、带动一大片”。
南方日报:美丽圩镇建设是典型镇建设的环境基底,两个镇具体如何发力?
俞淮竞:一是加快镇域建设和发展,制定《信宜市钱排镇典型镇建设规划》,确定一批以人居环境整治、风貌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项目,提升乡镇对农村的带动力。二是做精做强乡村特色产业,持续提升“山水双合”、李花谷景区运营企业运营水平,努力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旅游产业链上做好系列化配套服务。三是以“绣花功夫”建设美丽圩镇,全面提升城乡人居环境治理水平,争取年内成功创建“国家卫生镇”。
古斌:在谋划阶段,我们就明确,不仅要“面子”更要“里子”。根据群众意愿,我们完成了圩街道路黑底化、“三线”下地、“一河两岸”改造等大量的风貌提升工作。同时,我们对一批闲置的老资源老场所进行活化利用,为大家留住了乡愁和记忆。比如高凉菜博览馆,原本就是我们的旧粮仓。借助建设“高凉墟”的契机,融入高凉文化特色,建设高凉菜博览馆、高凉菜培训基地等,形成一个集参观、教学、体验于一体的综合休闲区。
南方日报记者 李赫 李阳诗 邱茜
统筹:彭琳 刘俊 刘栋铭 黄进
- ·2025年社工考试报名已开始,还没报名的请抓紧时间!
- ·粤东北地区首笔数字人民币缴税在梅州落地
- ·梅城环市北路交通乱象频发,交警部门加强整治力度保障交通安全
- ·新年第一课!广东汉剧海外(毛里求斯)传承推广中心开课啦
- ·最高奖励800万元!广东构建全链条人工智能应用生态体系丨发布会看广东
- ·2月27日至28日隆重推演!大型广东汉剧《天风海雨梅花渡》,来了!
- ·梅州作家缪德良荣获“广东省最美志愿者”称号
- ·第八批广东省古村落普查认定专家考察组到梅县区南口镇益昌村考察
- ·金融如何更好支持民营企业,倡议书来了!
- ·条漫丨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来了!这份手册,家长必看→
- ·广东省农业经理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梅州考点2023年首期考试开考
- ·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梅州首家消防主题超市“上线”→
- ·广东省退役军人暨随军家属百企万岗促就业活动在穗举办
- ·3月起,梅州通过社保卡发放第二批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
- ·梅州市林业局召开全市2023年度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推进会
- ·吹响冲锋号角!汕梅高速改扩建项目首根桩基顺利开钻
- ·商务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增加退税商店数量
- ·小小“科学家”们同台竞技!梅州举行第38届梅州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 ·2023年梅州市妇幼健康医联体工作会议召开:加强交流 促进妇幼健康工作发展
- ·给耳朵更多关怀!梅州市、梅县区残联开展第24个“全国爱耳日”活动
- ·美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 商务部回应
- ·潮州日报社一行到梅州日报社交流
- ·嘉应中学学生郭子淇代表中国香港参加第五届深圳非遗文化周开幕式
- ·梅州1集体2个人上榜!第九批广东省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和岗位学雷锋标兵名单发布
- ·每周二10点都能抢!第三轮“食在广州”餐饮消费券来了
- ·这个“新客家歌谣进校园”项目,进入深圳多所学校课堂!